一個企業品牌的塑造必定離不開能夠支撐品牌核心價值的因素,例如:產品、服務、技術、文化等。俗話說“以人為本”,品牌的本質其實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系,所以企業中的人才是品牌建設最核心的元素。當消費者認可一個品牌,事實上真正值得他信任的是這個企業活生生的人,尤其當一個企業的領導人自身具備了其企業品牌所具備的哲學價值觀的時候,這個人本身就可以為企業品牌增值。例如當我們提到蘋果手機的時候,我們會想到喬布斯,當我們想到喬布斯個人的人格魅力時,我們可能會無形中為蘋果品牌加分,如此,喬布斯個人品牌和蘋果企業品牌就會產生良性的互動。
如此例子太多,國內企業中也是如此,例如當聯想最近兩年陷入困境的時候,柳傳志再度出山,通過媒體的傳播和熱炒,個人在中國商業的影響力和教父地位增加了合伙伙伴對聯想的信心,為企業順利度過難關建立了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再例如,阿里巴巴等中國最大電子商務領域的平臺,已經成為國際貿易和國內貿易最優質的網絡交易平臺,交易平臺品牌知名度打造核心來源于企業的服務能力,但是馬云個人通過媒體打造出的個人品牌形象,很好地促進了電子商務平臺的快速發展。因此,可以這樣斷定:在商業社會,企業領導人通過個人品牌的塑造可以幫助企業品牌的發展。
老板也需“品牌化”五金行業營銷新主張企業品牌的塑造如此,國家品牌的建設也是如此。2011年1月18日,美國紐約廣場播放了中國國家形象片,中國想通過此片在西方世界中建立中國和平崛起的價值路線選擇,那么什么最能代表中國人愛好和平的形象呢,導演首先沒有選擇中國的科技、文化等,而是選擇了一些明星和老百姓,因為一個國家最終是人來建設的,國家的意志是人的意志的表現。通過對人的創意宣傳帶改變西方人的對中國的思維很明智。企業和國家在本質上類似,兩者都是組織,都有人來組成,管理上也有很多類似的地方。筆者列舉如此多的例證只為給中國的五金機電行業一個清晰的印象:個人品牌異常重要。
從理論上分析,企業的品牌文化主要是指企業為了建立起與目標客戶群體的和諧關系,針對消費者的心智,圍繞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塑造的文化關系,使得消費者信任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承諾。因此但凡能夠讓消費者信任企業品牌的一切行為企業都應該重視。其次,我們可以分析一下企業領導在消費者和社會中的印象什么。隨著社會發展,目前的中國社會已經拋棄了舊社會“無商不奸”的觀念,商人的社會和政治地位在不斷提高,尤其近幾年,一些杰出商人的成功故事已經成為“中國夢”的勵志宣傳片,國家之間的競爭很大程度上已經演變成了企業和品牌之間的競爭,企業之間的競爭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企業家的智慧之爭。因此,一個好的領導人對企業在社會中的形象塑造意義重大。尤其是具備行業領導思維的企業領導人,如果能夠掌握行業發展的話語權,就可以間接塑造企業在行業中的話語權。例如,五金機電行業的諾霸,其老總曾鴻煉就很會塑造個人品牌,在一切重要的場合,他都會宣講為何諾霸是世界扭矩工具領域的領導者,而且他個人的形象包裝也很符合權威的特點——智慧、謙遜等。但是在本土五金企業中,筆者還沒有發現一個有意識有目的有規劃地打造個人品牌的老板,這一點是一個缺失。
大多數人都有個人崇拜主義,一旦產生崇拜心理,個人品牌和企業品牌附加值就會迅速擴大。那么,企業品牌塑造的終點是讓消費者對企業產生品牌崇拜和信仰。這一點企業和老板個人也需要永遠記住。
從商業實踐中分析,在營銷中與客戶接觸的是人,產品和服務都需要人來提供,因此各類人才是始終是占據主導地位。每一個品牌都是一個故事,故事需要人物、內容、情節等,那么在中國五金機電行業缺乏技術、服務等創新的情況下,有些企業不善于迎合自身環境和條件無奈地照搬國外品牌策略,在國外注冊一個空殼公司來講品牌故事,來自圓其說,還不如塑造老板品牌,多講講老板的故事,通過人來塑造品牌,或許會誕生中國五金機電行業的柳傳志、馬云、任正非、李開復等等,到那個時候,中國的五金機電行業才會在心底真正地接納本土品牌,中國五金機電企業才能塑造出自己的高端品牌,與國際巨頭抗衡。